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- 地域特色
【腾冲简介】

地域特色

一、文化艺术
  腾冲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,在漫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,腾冲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,主要门类有:汉族的洞经古乐、花灯、仙灯、鱼灯、茶灯、滇戏、皮影、杨琴、台阁、鱼鼓、耍龙舞狮等民间文艺;佤族的清剧、傣族的嘎光、傣戏、麒麟舞等;傈僳族的“上刀山、下火海”表演及跳嘎、三弦舞等优秀民族文艺,以及各民族的山歌、情歌、小调、叙事诗、民间故事、谚语、歇后语、童谣、民间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,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,一直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。
  腾冲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,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城乡广泛开展,各种文艺表演队遍及机关、厂矿、校园及全县的乡、村、社。近几年,先后引导、扶持、恢复、重建了腾冲洞经乐团、越声乐团,和顺、腾越、固东洞经队,刘家寨皮影队,猴桥、瑞滇、明光、中和刀杆队,荷花朗蒲舞狮队,小西油灯庄花灯队,荷花甘蔗寨清剧队,荷花永乐傣族武术表演队等业余文艺表演队,巩固了农村文化阵地。各种节目文化活动普遍恢复,全县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书画展、摄影展和文艺汇演,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空前活跃。
  腾冲的农民画创作相当活跃,有一大批以傈僳族、傣族为主体的农民美术创作队伍。先后有近600人参加了省、市、县群艺馆、文化馆举办的培训班,作画数千幅,近100人次分别获部、省、地奖励。近100幅作品参加省级展出,18幅入选云南、广西、大连3省区市联展,数十幅参加全国展出,10多幅选送国外展出,并被当地图书馆、博物馆收藏。傈僳族余海青的作品《上刀杆》还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与日本青年访华团。
  随着腾冲文化强县、旅游大县建设的不断深入进展,各族民间文艺更是百花齐放,争奇斗艳。逢年过节,各村寨都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,特别是花灯、仙灯、耍龙舞狮等更是受到群众的欢迎,有的还到全县各地或邻近县市巡回演出。
  腾冲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,其中又以傈僳族“刀杆节”、傣族“泼水节”、回族“开斋节”、佤族“祭寨节”、阿昌族“窝罗节”等最为引人注目。特别是傈僳族的“刀杆节”的“上刀山下火海”活动近年来得到发掘和弘扬,影响迅速扩大,声播海内外,除先后到保山、大理、玉溪、昆明等地表演外,还到过海南、浙江、山东、辽宁等地表演,并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;2000年5月,参加了中央电视台“红河杯”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精品展播。9月,又赴河北石家庄参加石家庄“云南民族文化节”表演,在石家庄市及河北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。上世纪80年代以来,腾冲的傣族各主要聚居区都恢复举办“泼水节”,吸引了大批国内游客。除了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外,春节时村村寨寨都组织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,热闹非凡。每年的5~6月份,和顺、固东、绮罗等地都组织一年一度的“打保境”活动,表达村民祈盼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良好心愿。
二、工艺美术
  腾冲的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种类繁多,风格多样。纺织服饰类有民族服饰的裁剪缝制、挑花、刺绣、织锦、纺织、布扎等;造型艺术类有绘画(壁画、木刻甲马纸、喜神、门神等),石雕、泥塑、木雕、彩绘、瓦饰、陶饰、剪纸、皮影、纸扎、玩具、面塑等;工艺类有陶器、金属工艺、草编、藤编、篾编、玉雕、抄纸、乐器、手工制伞等。其中石雕、纸扎、陶器、藤编、篾编、玉雕、抄纸等已有相当的产业规模。马站乡三联村有数十户农民以制陶为业,每年都有十分可观的收入;县城、洞山、绮罗、和顺有不少藤编厂和个体户,藤器产品畅销省内外;遍迹城乡的石雕厂和雕刻专业户,已形成收入不菲的大产业。腾冲是全国最早、最大的翡翠加工贸易聚散地,民间翡翠雕刻艺术世代相传,目前全县从事翡翠加工制的个体户达500余户,全县专门销售玉雕产品的铺面达200多个,零星销售者不计其数,产品大量销往省内各地和国内许多城市。1998年,在云南首届民族民间美术艺人及工艺品调查中,腾冲有5名民间艺人分获高级美术师、美术师、美术艺人称号。高级美术师刘永周制作的皮影靠子参加了“建国五十周年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精品展”,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《东方时空》栏目的专访。2000年6月,文化部授予腾冲固东镇、荷花乡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称号。
三、服饰饮食
  腾冲的民族服饰主要是以傣族、傈僳族、阿昌族服饰为主。
  1.傣族服饰──因年龄、性别而各不相同。中年男人上身穿浅蓝、青黑色无领对襟短衫、扣银或铜制纽扣。老年男人包黑布包头或戴毛头帽,腰挂三角形钱包和烟包。老年妇女上身穿黑色无领大襟小袖短衣,扣布纽扣或银、铜纽扣,头包高包头,下身着黑色筒裙,腰系围腰,手戴手镯,耳戴耳环。未婚女青年上身穿粉红、黑绿、浅黄、纯白、浅蓝等色大襟短衫,下身着普通长裤、镶花边的黑色小围腰,正前面腰部系一条长2米、宽6厘米的绣花飘带。已婚妇女上穿对襟短衫,下着黑色筒裙,束小围腰,多年发束于顶中,并戴黑色高筒帽。
  2.傈僳族服饰──“路扣”(黑傈僳)以黑色为主,“虾虾扒”(花傈僳)以颜色为主,二者式样基本相同。傈僳族男人的服饰比较简单,上身内穿及膝白布衣,外罩海蓝色大襟短衣。女子头裹长1丈长的深蓝或青、黑色平包头或包以头巾,两端系布片和淡红棉线,包头外钉大量银片、银泡、大巴子和缀银链子、毛线绒球做装饰;耳戴金瓜大环和银须小环;颈戴五彩线串各包大小红珠、丝球的项圈,也戴银、铜、锑制项圈;上身穿深蓝或黑、青色布衣,吊布下垂有彩色布滚成的流苏,缀各色绒线束,外套红、黄、白3色布拼缝成的裙子,裙衣用红、白、蓝、褐、黄各色布相饰;腰系一条5丈长绣花边的蓝布长腰及两块内长外短的围腰,系上小响铃及几个装有大小口弦的雕刻精美的骨筒;下身穿蓝色或青、黑色及膝短裤,膝盖裸露,膝下套套币筒,手戴银或铜镯。
  3.阿昌族服饰──男子上身穿蓝或黑、白布的布扣对襟衣,下身穿黑色裤,斜哨花套包,胸前戴红丝线结成的菊花一朵。女子以自己的头发接上假发编成辩子盘于头上,再用毛线一束缠紧,插一朵用彩球穿成的小观冠花;身穿白色和蓝色对襟紧袖短衣,第1~3纽扣上各挂一个长约5寸的银链和其他装饰品;腰系黑布小围腰;下身着普通长裤或黑布绣发图案花裙子。
  腾冲饮食文化丰富、花样品种较多,讲究烹调技术,用料精细,色香味美。名食品种琳琅满日,主要有素席、三滴水、“大救驾”、“头脑”、火锅、酸菜、山葱、棕包、干腌菜、酸菜、雪鸡、鸡纵、茶油、厥菜、树蕃茄、癞鼻龙江鱼等。